哺乳的「姿勢」其實是非常重要的。並不是只有讓寶寶的嘴巴含住乳頭就好。
雖然都會有護理師提供指導,但是有時候他們建議的卻是不怎麼有效果的姿勢。對於必須經常哺乳的媽媽而言,輕鬆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。產後母體元氣大傷、骨盆底肌肉群也因為生產而受傷。腰部應該也會疼痛。持續使用不甚習慣、勉強的姿勢哺乳,肩頸腰部都會變得僵硬。
1、搖籃抱姿
把孩子抱到身上,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,若要先喝右邊的乳房,可以先將寶寶的右手放在媽媽的腋下位置,讓寶寶身體可以比較貼近媽媽的乳房,但當孩子含上乳房的同時,把寶寶身體抱靠近媽媽的身體,這樣比較不會因為重力的緣故,把寶寶的身體往後拉,進而拉扯到乳頭,讓媽媽感到疼痛。
2、橄欖球式
讓孩子夾在媽媽的腋下,把腳放在手臂後,若寶寶是新生兒時期,建議媽媽整個手肘露出來去撐住寶寶的頭部及背部,並讓寶寶靠近媽媽的身體,這樣才能夠順利含上乳房。
3、斜倚
與「搖籃抱姿」類似,由於產後坐月子的哺乳媽咪們,通常很長的時間都在床上休息,所以可以在床上舒適地坐挺,把寶寶抱起來哺餵,務必將寶寶的肩頸至尾骶骨成一直線,讓寶寶肚子貼緊媽媽的肚子,還可以使用枕頭或將腿部提高,支撐背部膝下及腳底,這樣頭比較不會偏離乳房,拉扯到媽媽的乳頭。
4、生物性哺育法
生物哺育法是以媽媽為中心的哺乳方法,非常適合用在產後、坐月子的媽媽,媽媽必須維持很舒服的姿勢,使頭、頸、肩、背、手臂、腿都處於放鬆的狀態,無論在床、沙發或椅子都可以實行。首先是半坐或半躺著,媽媽的頭大約只要抬高10至20度的高度,就讓寶寶趴在身上,媽媽不需要在寶寶的背或頸加壓去維持嬰兒的姿勢,寶寶只要藉由重力就能讓肚子貼在媽媽的身上,也能夠引發原始新生兒反射而能含乳,哺乳同時也能讓媽媽得到休息。
5、適用於坐月子的側躺餵
在坐月子期間或是夜間哺乳,建議採取側躺餵的方式,媽媽餵奶的同時可以休息,媽媽側躺時,若將寶寶放於左側,這時左手是可以平行擺放的,或是直接用手枕在頭下休息,這種角度可以預防媽媽整個身體倒過來壓到寶寶,所以哺乳媽咪們不用擔心躺餵會不小心壓到寶寶。而當乳頭調整到跟寶寶的嘴巴是在同樣的平面上,讓寶寶的頸和頭枕在媽媽的手上或躺在床上,媽媽的另一隻前臂可以扶住孩子的背,讓寶寶的背維持一直線,有時候還可以使用一條小的毛巾捲軸墊在寶寶的背後,讓寶寶更貼近媽媽的肚子,使喝奶更加順利。
6、適用於新生兒的側躺餵
在新生兒階段,側躺餵的時候,由於新生兒比較嬌小,可以藉由枕頭的輔助把寶寶墊高一點,媽媽也可以藉此稍微往後躺放鬆身體,墊得夠高,甚至可以同時讓寶寶喝另外一邊的乳房,這樣子就不用每次餵奶都換邊。
7、適用於乳腺阻塞的側躺餵
這個動作不同於前面的動作,完全是把寶寶倒過來喝,不管是用搖籃抱姿、橄欖球式或生物性哺育法,寶寶的下巴都是對著媽媽乳房的下方,然而寶寶下巴對準的地方,其實就是吸力比較強的地方,所以當媽媽們乳腺發生阻塞或是乳腺炎的時候,硬塊多半是在上方,因此採取這種姿勢可以讓孩子的下巴對著上方的乳腺,幫助媽媽把阻塞的乳腺或是發生乳腺炎硬塊的地方吸通。